創作人誌深度訪談:阿寶 | N.O.A | Noa ah bo — 真實是唯一 Instinct of Sight
- B-side編輯部
- Jun 13
- 5 min read
Updated: Sep 16
Rosa 來到 Instinct of Sight 的樂團室,在排練室的角落,黃昏的光線穿過落地窗,為空氣中飄浮的塵埃鍍上一層金色。與 Instinct of Sight 主唱阿寶 Noa ah bo(N.O.A)的對話,就從這裡開始。
沒有客套的寒暄,我們直接潛入核心。當被問及何為 「好的音樂」 時,Noa 柔和沈靜的磁場說出答案,空氣中漂浮一種可以安心說話的氛圍「音樂,係寫俾自己坦誠嘅私密對話」這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貫穿她整個音樂哲學的脊樑。對她而言,音樂是從切身生活中提煉出的「生命重量」,是能夠與靈魂深處共鳴的媒介。
靈魂的放大鏡
在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,許多音樂人會思考作品的社會功能。
「在現今資訊爆炸、充滿噪音的時代,你認為音樂最大的作用和肩負的責任是什麼?是逃避現實的出口,還是現實的鏡子,或者其他?」
沈思半刻後,Noa 輕托下巴巧妙地將視角拉回內心。她微笑說道,「我認為音樂的首要責任,是創造一個喘息空間,讓創作者可以凝視自己」她將藝術家比作「投射者」,她用了一個極美的比喻:藝術家像一個「投射者」——「有啲情感、一啲真相,好似電波一樣,一直存在喺空氣中,但無法被言說。我嘅工作,就係將呢啲電波,通過我嘅理解同經歷,投射成聲音。」
這種向內探索的態度,也體現在她對待作品的坦然上。這就是她所追求的「有生命重量」的音樂。它的價值,無法用點擊率或排行榜來衡量,唯一的度量衡,是它能否與聽者靈魂最深處的某一絲感覺產生「共鳴」。無論是愉快還是慼傷,只要那份連結是真實的,這段旋律便擁有了千鈞之重。「所以」佢繼續講,「我嘅角色就係hold a mirror to the wound」佢凝視著我,仿佛要確保我理解這面鏡子的真正用法:「但呢面鏡,從來都唔係用嚟俾人睇。 真正嘅痛苦,係你同自己之間最深層嘅秘密。呢面鏡,係喺你獨自一人嘅時候,遞俾你,讓你終於有勇氣去望住自己嘅傷口。然後喺最深嘅黑暗入面,去理解嗰種——「可怕又美麗嘅平靜」
她認為,音樂是唯一能繞過語言和偽裝,直接觸碰靈魂的媒介。
瑕疵的溫度:為何真誠比完美更接近神聖
這種對「誠實」的極致追求,在一個思想實驗中得到了最鮮明的體現。當被要求在 「觸動人心的誠實(但技術粗糙)」與「技術上無可挑剔的完美(但情感不忠)」之間二選一 時,Noa 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。「我所有鍾愛嘅藝術,都有一種源於共同創傷嘅親密感」她說,「技術上嘅嗰啲瑕疵就係佢最鮮明,最人性同時最完美嘅地方。佢係情感滿溢衝破肉體束縛時,所留下嘅溫度 」一次現場演出中氣息的微顫、一次演唱觸動的聲線,這些在技術上被定義為「失誤」的瞬間,在她看來,卻是「有所觸動」的證明。
在 一連串的快速問答 中,她的答案簡潔而充滿啟示:
*靈感是電波
*失誤是觸碰
*舞台是透明
*寂靜是完美
*完美是現在
最後這兩個詞,如同一對溫柔禪意的註腳,為她的藝術觀增添了「活在當下」的註解。完美並非一個遙遠的目標,而是存在於每一個不加修飾的、寂靜的、真實、柔和的瞬間。
理想的回響
那麼,這樣一位追求內在真實的音樂人,她理想中的聽眾 是怎樣的?
答案並非人山人海的音樂節,或座無虛席的演奏廳。Noa 描繪的場景是極為寧靜而日常:「我從來唔期望所有人都能聽懂,可能係喺海邊或者屋企,可能拎住一啲嘢飲,可能就係想耳仔有啲嘢嘈吓,可能就係想同人有聯繫?呢個畫面好模糊,但感覺好真實。我哋嘅音樂,唔係要成為佢生活嘅主角,而係喺佢覺得有啲孤單嘅時候,靜靜咁出現,話俾佢知,有人明白。我嘅音樂,係為咗嗰個深夜獨自一人,覺得自己嘅痛苦無人能明嘅同類而存在。佢唔需要人陪,但佢需要被理解。就好似一個暗號:你嘅秘密喺呢度係安全嘅。因為,我都有一個一樣嘅。」
這是一個溫柔的畫面。她的音樂,最終不是為了撼動世界,而是為了陪伴一個孤獨的靈魂,源於人性深處、一種強大的溫柔。在他需要一些「噪音」來打破寂靜、感受聯繫的時刻,悄然響起。她所有的作品,彷彿都是寫給一個人的情書。那個「一個人」,可能正坐在海邊,可能正待在深夜的房間。當耳機裡她的音樂響起,世界並未因此改變,但那個人的內心,卻被撐開了一個得以喘息的溫柔宇宙。
在那片由音樂守護的記憶空間裡,創作者與聆聽者,兩個或者素未謀面的靈魂,完成了最誠實的相認。
音樂的力量
音樂的力量無法被低估。它能夠穿越時間與空間,連結不同的靈魂。Noa 的音樂正是這樣一種力量的體現。她的旋律不僅僅是音符的組合,而是情感的流動。每一首歌都是她對生活的反思,對人性的探索。
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,音樂成為了人們尋找內心平靜的避風港。Noa 的作品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寧。她的音樂是那種能夠讓人停下腳步,深呼吸,感受當下的存在。
結語
結束訪談,一個念頭變得異常清晰:Noa 的音樂,或許從來不是為了被「聽見」,而是一份邀請函。她追求的並非單向的表達,而是一種雙向的、靈魂層面的握手。
在這次對話中,她不像一位傳統意義上的「創作者」,更像一位靈魂的知己,充滿細膩與感性。在她豐富的內心世界,音樂是她唯一的工具,是一面名為「誠實」的放大鏡,在日常生活的廢墟之中,小心翼翼地發掘那些被現代社會的噪音所掩埋、被我們自己所遺忘的情感碎片。她口中的「靈感電波」,並非來自繆斯女神的戲劇性恩賜,而是潛藏於每一次自我懷疑與內在掙扎之下的微弱信號。佢因為首先勇敢地、私密地凝視自己的傷口,所以獲得一種允許他人去擁抱自身痛苦的慈悲。
也正因如此,創作中的「失誤」之所以能化為「觸碰」,是因為它從來不是技術上的失敗,而是誠實戰勝了預設,是生命力,是因為哪些瞬間,創作者最深層的秘密同步震動了。
她口中嘅投射,是無法言說的秘密,轉化為可以被同類接收的頻率。
這個就構成了藝術中最深刻的吸引力:一位創作者必須先守護好自己的秘密,才能夠為另一顆孤獨的心,提供一個得以安放秘密的結界。
所以,當我哋聆聽N.O.A.的音樂時,我們得到的是一份被理解的資格。
一份許可證,允許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,可以安全地退回自己的內心,凝視一直不敢觸碰的傷口,並最終在那一片黑暗中,親眼見證屬於自己的、可怕而美麗的光。
那一個,才是她與耳朵間,共同的秘密。
她的音樂最終極的「完美」,並不存在於音符無可挑剔的排列組合之中,而是存在於那個「現在」——當聽者透過她的旋律,終於也拿起了屬於自己的那面鏡子,照見了自己真實模樣的那個,寂靜而完整的瞬間。那,才是回響的終點。
採訪者:Rosa@I-Squad